牵着“临时爸妈”的孩子像个宝本报记者 徐晓 文 陈立波 摄 通讯员 戴旭
“六一”儿童节快到了,其他小朋友可以一手牵着爸爸、一手牵着妈妈出去玩,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办;其他小朋友能收到礼物、吃冰淇淋和“肯德基”,困难家庭的孩子怎么办?5月29日,浙江工商大学的志愿者给杭州华丰社区的单亲儿童充当了一回“临时爸爸”、“临时妈妈”,向孩子们转送了社会热心人士提供的礼品,和这些可爱的孩子提前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儿童节。 早上8点半,经过简短的受旗仪式,大学生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手拉手,前往活动的目的地——浙江博物馆。经济学院的徐蔚带的小朋友叫吕书文,她说:“第一眼看到小书文的时候,还以为他是个内向的孩子,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,小鬼一开话闸就滔滔不绝,还能熟练背诵《三字经》,让我自叹不如。” 这个让大学生佩服的“小鬼”来自一个困难家庭,他没有父亲,母亲也没有正式工作,家就靠社会福利支撑着。特殊的家庭环境,让小书文从小就异常懂事。从学校去博物馆的车上,徐蔚不经意间说了句很热,他就掏出扇子给“临时妈妈”扇了起来,还说“妈妈”照顾他太累了,帮她扇扇是应该的。 到了博物馆,志愿者一个牵一个,带着小朋友参观展品,并当起了临时解说员。志愿者季芳华说:“面对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,我们说得口干舌燥但一点也不觉得累,反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。” 中午时分,在小朋友的提议下,大家美美享受了一顿“肯德基”。 6岁的赵莹头扎着两个小辫子,大眼睛水汪汪的,一副惹人爱怜的样子。吃炸鸡的时候,赵莹一小口一小口啃得慢极了,等大家吃完了,她还只吃了四分之一。大家都跑过来说这个小家伙怎么吃得这么慢呢,她撅起小嘴,继续慢慢地吃。只有和赵莹结对的志愿者王洁媛知道,家庭困难的她从来没有吃过“肯德基”,这次对她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 午饭后,小朋友和志愿者的组合逛西湖、做游戏,玩得非常开心。但在快乐的氛围中,时常有一些细节让志愿者们感动。“如果不买这个‘上口爱’,我就不会知道,一个冰淇淋对一个小女孩来说,有着别样的意义。”志愿者沈璐婷一路拉着的小朋友叫陶虹,父亲严重残疾,整个家庭靠着在社区福利工厂工作的母亲的几百块钱工资支撑。当沈璐婷提出要给陶虹买一个冰淇淋时,小姑娘支支吾吾地说:“妈妈说天气还不够热,不用吃冰淇淋。”后来沈璐婷才知道,小姑娘是看到西湖边冰淇淋价格翻倍了,替“临时妈妈”心疼钱才说不要吃的。小姑娘的乖巧让沈璐婷心疼,她偷偷买了一个冰淇淋递给陶虹,小姑娘才吃起来,自己吃一口,给“姐姐”吃一口,乖巧得让人心疼。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,当要说再见的时候,许多小朋友拉着志愿者的手依依不舍,有的互相留下签名,有的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。而志愿者们都在心中默默说着:小朋友,下次有机会,一定再带你出去玩。 |